在說關于手機“工業(yè)設計”話題之前,先說一下李安在2000年拍攝的《臥虎藏龍》,其奪得第73屆奧斯卡四項大獎,讓國人眼前一亮,原來,一片竹林、一片青湖、一片高山,也可以成為逐獎大片。后來,也有影評人說,是李安“害”了中國電影,因為以老謀子為首的一批名導大碗,創(chuàng)作了各種“版本”《臥虎藏龍》,只是,多數(shù)淪為畫面唯美、內容空洞的典型代表。
在2000年,捧回滿堂彩的《臥虎藏龍》
正如2012年2月初,HTC建立重點產品設計工作室“HTC Studio”,包含了公司上下最有才華的設計師,試圖“恢復產品的先進性”,且直接向公司CEO周永明匯報。但是,HTC Studio會成為國內版《臥虎藏龍》嗎,在向蘋果公司工業(yè)設計致敬之時,會否僅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本質。
HTC在營收下滑之時,成立HTC Studio,意義非同尋常
據HTC的2011年Q4財報顯示,34.4億美元的營收較上一季爆減25.33%,相較去年同期減少了2.4%,而2012年Q1營收預計為22-24億美元,不會出現(xiàn)營收奇跡。此種情況下,HTC執(zhí)意成立重點產品設計工作室,是真心倚重工業(yè)設計等的執(zhí)行,從“機海戰(zhàn)術”轉向“精品路線”,還是錦上添花的空殼。
而被封“中國版蘋果”的魅族、“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的小米手機、一路“不跟隨”的諾基亞……是否隱約帶著蘋果的影子,抑或刻意與蘋果保持距離。但是,這些手機廠商終究繞不過工作設計的坎,因為世界已被蘋果養(yǎng)肥了胃口。
蘋果:恐怖的設計執(zhí)行力
曾有外媒報道稱,哪怕在蘋果其他部門財力缺乏時,沃茲仍可向公司申請研發(fā)經費。在1996年喬布斯重返蘋果之后,與沃茲組成黃金搭檔,英倫紳士的沃茲并不熱衷與媒體接觸,在加利福尼亞的庫比提諾實驗基地研發(fā)出了iPod、iTouch、iPhone和iPad等諸多極富工業(yè)美學的產品;而“人來瘋”的喬布斯從創(chuàng)建蘋果開始,便抓住一切機會,找合伙人、參加展會,到1983年首屆蘋果全球開發(fā)者大會。
1976年,喬布斯和沃茲正在工作
其實,其他手機大佬未必不重視工業(yè)設計,不知道“外貌協(xié)會”的真理。但是,正如一些資深果粉的坦言,“如果設計在公司沒有實際地位,只是宣傳的噱頭,那與‘美工’沒什么區(qū)別”。另一方面,在工業(yè)設計之后,下個流程的工程設計沒有執(zhí)行到位,成品仍被大打折扣。
蘋果公司擬建的新總部,產品研發(fā)是不變的重頭戲
在1997年Paul Kunkel出版的《Appledesign: The Work of the Apple Industrial Design Group》里提到,在蘋果公司,喬布斯任CEO、沃茲擔高級副總裁并主責工業(yè)設計部。與其他部門一樣,多數(shù)人是一二十年的老戰(zhàn)友,彼此合作默契,更由于兩位“主創(chuàng)”對產品完美主義的執(zhí)拗,使設計在產品的最早期介入,并貫穿始終。因此,蘋果公司成為“造夢工場”, 幾位主要大佬的風格,影響了整家公司的側重方向。
還得再提下《臥虎藏龍》,電影中的一片竹林、一泉湖水、一片青山,被國人“山寨”出諸多版本,但多數(shù)淪為虛有其表的代表作。再看當下各手機廠商紛紛推出的“蘋果白”產品,雖然機殼是“白”,可是,材質、做工、細節(jié)、手感,不及iPhone 4S,勾不起用戶的愛不釋手。
三星GALAXY SII大賣后,推出白色版
幸好在2011年9月,諾基亞推出N9,聚碳酸酯一體合成機身,明騷的湖藍色機殼,弧形屏幕,圖像更顯逼真,在同年10月主場芬蘭,成為個人市場的銷量之王,在企業(yè)市場也名列第四。此后,諾基亞推出Lumia 800、Lumia 710,以及即將面世的Lumia 730、Lumia 900等系列產品,在公司設計副總監(jiān)Marko Ahtisaari領導下,延續(xù)了N9的“不跟隨”風格。
至于HTC,從2009年連推Dragon G5、Desire G7、Aria G9、Desire HD G10,使HTC名聲大振。但至此之后,HTC手機在工業(yè)設計上并未有所突破,三塊布一體式后蓋,用戶們戲稱“只要看手機后蓋,就能知道它是不是HTC”。2011年的HTC在拼裝備,而公司2011年Q4財報結果,促使HTC反思“機海戰(zhàn)術”的后遺癥,考慮是否有必要在硬件配置上一路狂奔。
2012年1月份,小米手機第二輪開放購買,3.5小時售罄10萬臺
紅了大半年的小米手機,從2011年8月被宣布上市,到如今2月16日上市手機電信版,4英寸大屏+800萬像素攝像頭+1.5GHz高通snapDragon MSM8260雙核處理器+1GB RAM +1999元售價,創(chuàng)造了3.5小時售罄10萬臺的紀錄。但是,小米手機機殼漏光+掉漆+數(shù)據線過短+通話噪音……被拿來做iPhone的反面教材。雷軍并非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只是他強調“沒有設計就是做好的設計”。
下一站“工業(yè)設計” 向專走或向全走
經歷了CES2012,和即將迎來的MWC2012,Android OS 4.0、四核處理器、LTE 3G網絡技術、NFC近場通信技術、裸眼3D,包括華為發(fā)布的Ascend P 1 S僅6.68mm,純技術變革似乎更能奪人眼球。而對于外媒透露的2012年3月上市的iPad 3和6月上市的iPhone 5,雖然有升級的工業(yè)設計,但仍是“蘋果陣營”與“非蘋果陣營”的較量。
外媒推測的iPhone 5
或者,HTC Studio“被”頓悟到,造型別致的手機,也會獲得大量用戶青睞。被冠以“科技以換殼為本”的諾基亞,大有將N9造型一脈相傳之意。截止到2月中旬,Lumia 800新增紅色、綠色機殼,未來不排除Lumia 710、Lumia 900的變裝術。以上可視為工業(yè)設計的兩條出路。
HTC Studio 直接向CEO周永明匯報
第三條出路,其實和N9即Lumia 系列接近,即在工業(yè)設計上專注一點,而非面面俱到,比如,摩托羅拉Droid RAZR機身最薄處做到7.1mm,華為Ascend P1 S更薄到6.68mm。再比如,RIM放棄自1980年代以來的全鍵盤設計,或于2012年底面世的黑莓London為契機,真正跨入大屏觸控界。對于嚴謹保守的RIM,這是根本性的改變。
黑莓Lodon將采用BB 10系統(tǒng)
還有第四條路嗎?譬如三星,Galaxy系列從2011年頭火到年尾,不變的圓潤機身,變的AMOLED材質屏幕,Exynos獵戶座處理器,5寸級跨界大屏,特別是Galaxy S II的推出,三星似乎找到了用戶的胃口。用配置換外觀,或許是條不是出路的“出路”。
結語:
筆者前段時間和同事聊到手機工業(yè)設計時,同事風趣地說:“蘋果出來之前,手機廠商百花齊放;蘋果出來之后,瞅誰都像蘋果?!睕]錯,蘋果這幾年充當了“手機時尚”風向標,但是,用戶應該有更多的選擇;否則,只要擁有蘋果即可,何必找些替代品來假想。
而根據中國三大移動運營商公布的數(shù)據顯示,2011年的中國手機用戶突破9億, 2011年的全球手機用戶數(shù)量達到59億,不管是多久的“百年老店”,是否都需要“不跟隨”,不是非得會后空翻或360°旋轉,創(chuàng)意+實用,才是近60億全球用戶希望到手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