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11月5日,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就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合法性舉行聽證會,聽取相關辯論。訴訟核心問題包括特朗普政府援引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對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某些貿易伙伴征收更高關稅等??陬^辯論持續(xù)了兩個半小時左右結束。根據(jù)美國最高法院的運作程序,最終裁決可能還需要耗時數(shù)周甚至數(shù)月。
在正式裁決結果出來前,各方有何動作來應對即將到來的裁決?案件又將帶來何種深遠的影響?
![]()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經濟學專家 萬喆:在裁決前后,各方都已經充分準備了一些策略進行應對。如果美最高法院維持下級法院判決,特朗普政府可能會申請暫緩執(zhí)行裁決,以爭取政策的調整時間。歷史上,最高法院涉及重大經濟利益的案件曾經批準暫緩執(zhí)行。
此外,特朗普政府可能也會尋找替代性的法律依據(jù),比如轉向1962年《貿易擴展法》的232條款,或者其他的一些法律工具,維持鋼、鋁、汽車等等行業(yè)性的關稅。
還有政治和外交層面的施壓,包括輿論動員,通過社交媒體宣稱關稅是保護美國工人的必要措施,來批評司法干預行政權。此外,特朗普政府還可能與盟友進行談判,包括與歐盟、日本等貿易伙伴,加速協(xié)商臨時的協(xié)議,來緩解國際、國內的壓力。
國會嘗試立法手段制衡并約束總統(tǒng)權力
![]()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經濟學專家 萬喆:美國國會也在不斷嘗試一些制衡措施,包括立法反制,比如10月份參議院就以51票對47票通過決議,試圖終止特朗普根據(jù)《國際緊急經濟權利法》實施的全球普適性關稅。所以它即使并不能夠形成真正的約束,但也是在通過決議表達立場,希望能夠影響最高法院對重大問題原則的適用,要求總統(tǒng)在缺乏國會明確授權時,不得行使重大經濟權力。未來,國會可能還想把此類決議寫入年度的撥款法案、國防授權法等等,間接和直接地約束總統(tǒng)。
裁決結果將影響美國總統(tǒng)行政權力邊界
![]()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經濟學專家 萬喆:無論最高法最終裁決如何,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在本質上都很難完全消失,因為它其實也構建了一套多法律依據(jù)的體系。這一次裁決更核心的意義,其實是在于界定美國總統(tǒng)行政權力的邊界,并且也會決定未來美國經濟貿易政策的靈活性和走向。裁決后的結果將深刻影響美國行政權邊界、全球貿易規(guī)則和國際政治經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