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武漢淪陷,詩人光未然東渡黃河,目睹船夫搏浪拼命的震撼場景,抵達延安后,創(chuàng)作四百行長詩《黃河吟》;作曲家冼星海雖抱病,但六晝夜譜曲,將民族危亡之痛和不屈的抗爭精神化作音符。
全曲八個樂章,以黃河象征民族命運,向全中國、全世界發(fā)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保家衛(wèi)國的時代強音。
1939年,《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
八十多年來,《黃河大合唱》被不斷改編、重排,從延安窯洞唱到世界舞臺。它早已超越了藝術作品的范疇,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偉大民族精神的核心載體,其磅礴的氣勢和深刻的內涵至今仍震撼著每一位聆聽者,是世界反法西斯音樂寶庫中璀璨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