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金陵,水色生輝。2025“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網絡主題采訪采風活動在南京正式啟動。六十多位媒體工作者和網絡主播組成采訪團,將分三路深入江蘇十三個設區(qū)市,以水為脈,沿江、沿河、沿湖、沿海開展蹲點采訪。當青春與江河相遇,當學子與鄉(xiāng)野相擁,新時代治水興水的故事在碧波蕩漾中緩緩展開。
一省四水,獨厚天成。江蘇,中國唯一同時坐擁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長江的磅礴、淮河的蜿蜒、太湖的浩渺、黃海的壯闊,共同勾勒出這片土地獨特的水韻氣質。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全國共開工12.9萬項水利工程,水利建設投資連續(xù)三年突破1萬億元。在這股發(fā)展浪潮中,江蘇憑借其豐富的水資源稟賦和先進的水利理念,走在了全國前列。截至2019年,江蘇省13個設區(qū)市中已有9個建成國家級水生態(tài)文明城市,數量居全國各省之首。從徐州“九湖繞城、四水潤彭”的水系格局,到蘇州“二帶三群,五城六網”的水生態(tài)城市布局,各市都已形成獨具特色的水生態(tài)文明建設模式。
在江蘇水利事業(yè)的發(fā)展中,青年群體已成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河海大學作為中國水利高等教育的搖籃,自1915年張謇創(chuàng)辦河海工程專門學校起,就肩負起“治水必先儲人才”的歷史使命。百十年來,從佛子嶺水庫到新安江模型,從參與關中八惠到服務導淮入海,一代代河海人將論文寫在江河湖海上。江蘇大地的水利工地上,青年突擊隊的紅旗在風里舒展,他們踩著泥濘鋪設管道,讓汩汩清水順著新修的水渠流向千家萬戶。當代青年弘揚愛國精神,就要像水滋養(yǎng)萬物一樣,將對祖國的熱愛轉化為建設祖國的實際行動。
在江蘇,治水智慧既體現(xiàn)在現(xiàn)代科技的創(chuàng)新應用,也體現(xiàn)在傳統(tǒng)智慧的當代傳承。從江都水利樞紐的宏偉工程到宋公堤的堅固屏障,無不凝聚著水利工作者的智慧與汗水。在南京,智慧水利技術賦能長江大保護,通過實時監(jiān)測、精準調度,用科技力量守護著母親河的安瀾與生機。在揚州大運河博物館,“00后”講解員操控設備,讓千年漕運的商船“駛”進現(xiàn)代展廳。在揚州高郵灌區(qū),通過24小時遠程監(jiān)控系統(tǒng),農民可精準調控灌溉水量。
大江奔流,青春浩蕩。“依水而生、緣水而興”的江蘇,水不僅滋養(yǎng)著這片土地,也孕育著青年們深沉的家國情懷。當更多青年以水為墨,以奮斗為筆,將個人的“小溪流”匯入民族復興的“大江大河”,那流淌在中華大地上的每一滴水,都將成為青春華章中最動人的筆墨。(蘇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