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采訪團走進徐州。初秋時節(jié),在徐州標志性景點云龍湖,不少市民、游客朋友在湖畔游覽漫步。從沼澤洼地到現在的國家級5A景區(qū),從石狗湖到云龍湖的變遷背后是萬千軍民勠力同心、一代代水利人接續(xù)奮斗的光輝歷程。
93歲老夫妻回憶挖云龍湖
“全人工勞作,辛苦但高興”
解放前,云龍湖還只是一處名叫“石狗湖”的沼澤洼地。沒有堤岸和閘壩,每逢雨季,石狗湖湖水暴漲,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安全。雨后,湖水經奎河很快流失,湖區(qū)又成為一片沼澤。1958年秋,徐州專區(qū)和徐州市動員機關干部、學生、群眾和解放軍戰(zhàn)士共1.5萬余人興建云龍湖水庫。
25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見到了當年參與興建云龍湖的蔣忠良、徐瑞英夫婦。夫妻二人現在已經是93歲高齡,當年建設云龍湖水庫時,他們26歲,是徐州農校的老師。在那個沒有大型機械的年代,修建水庫全靠人工。“扁擔、平車、籮筐,工具只有這些。全市大動員,大家都很響應。像我們倆都是老師,誰沒課誰就到這里來挖?!毙烊鹩⒛棠袒貞洠叫熘輥淼牡诙瓯銋⑴c到云龍湖的修建中。“男同志挖土,我就挑扁擔。后來又安排我去推平車,全是上坡,很辛苦。當時大家都相互照顧,參加勞動都高興得很。”
記者了解到,在參與水庫建設的1.5萬人中,有1萬多人是當時駐扎徐州的解放軍指戰(zhàn)員。1960年工程竣工后,水庫被正式命名為“云龍湖水庫”,為了紀念和表彰解放軍部隊參與建設,修筑的大壩被命名為“八一大壩”(后稱“八一大堤”)。
八一大壩建成后,云龍湖的危險還沒有徹底解除。1972年,云龍湖水庫被定為全國37個危險水庫之一。1975年春,為加強云龍湖大堤的防洪能力,徐州市再次動員1.3萬多軍民,日夜奮戰(zhàn),歷時兩個月有余,將大壩高程由35.1米提高到37.5米,頂寬由7米增加至19.5米,大大提高了水庫的防洪能力。
“水二代”傳承老一輩治水精神
“要將單純的水利設施建設為城市名片”
守護云龍湖,靠的是一代代水利人的接續(xù)奮斗。石方健現任徐州市水務局團委書記,他的父親石炳武在云龍湖水庫修建完成后,承擔著包括云龍湖在內的水利防汛工作。石方健說:“以前我不明白下暴雨的時候為什么別人都是回家,我父親總是急匆匆地往單位走。當時科技還不是很發(fā)達,水情、云圖在單位的水情室才能看到。現在我明白了,這就是老一輩人‘時時放心不下’的一種使命,也是需要我們傳承的治水精神?!?/p>
石方健
石方健說,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承“治水精神”的筆觸也在發(fā)生著變化?!耙郧坝帽鈸㈣F鍬,現在是鍵盤和鼠標。智慧水利系統(tǒng)的應用,讓我們在電腦屏幕前就能看到水位、流量的變化以及洪峰度汛的變化,鼠標輕輕一點就能控制閘門啟閉、翻水調水。我想這就是水利事業(yè)生生不息的一種生動表現,作為徐州水利人,我也很自豪?!?/p>
1998年,云龍湖水庫擴建濱湖公園,將堤壩寬度擴建到100米,水患基本消除。穩(wěn)固的云龍湖坐鎮(zhèn)徐州,不僅守護一方百姓安居,更成為徐州市標志性景點。2016年,云龍湖被評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八畮旖ǔ珊?,我們對周邊進行了綠化和美化,包括萬人游泳場、水上世界和音樂廳的設立等等。云龍湖從一個單純的水利設施變?yōu)樾熘莸某鞘忻?,這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詮釋?!笔浇≌f。
少年志編輯 劉夢琦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薛蓓
剪輯 張笑疾
編輯 :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