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了解一下存款保險知識,沒想到還得到了一個徐州的非遺香包!”一位外地游客拎過一個紅艷艷的香包樂呵呵地說。
5月21日下午,徐州市中心的文廟步行街上格外熱鬧,一場主題為“水潤江蘇,非遺彭城,存保護航”的《存款保險條例》實施十周年知識普及和宣傳活動正在舉行。全市十家金融機構在這里把金融宣傳與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相結合,奉獻出了一場亦趣亦樂、亦學亦研的“歡樂大聚會”。
在建設銀行徐州分行的“徐州香包”攤位旁,一個碩大的金黃色扇形“存款保險”特制香包格外引人矚目,一旁有建行員工在散發(fā)存款保險宣傳資料,另一旁有香包非遺傳承人在現(xiàn)場講解香包制作工藝,周邊圍滿了人群。
據(jù)該行負責人介紹,香包作為徐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千百年來,以其精湛的工藝和美好的寓意為民眾祈福納祥。而存款保險作為一種金融保障制度,也在維護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和存款人的資金安全,兩者在本質上都是為民造福。
將非遺文化和存款保險跨界融合,既是是宣傳形式的創(chuàng)新,也是內容上的豐富。工商銀行的運河答題閣、農(nóng)業(yè)銀行的兒童畫坊、中國銀行的泥塑工坊、建設銀行的香包工坊、交通銀行的雅意投壺、浦發(fā)銀行的非遺技藝、萊商銀行的筆墨存真、以及農(nóng)商行的糖畫工坊、剪紙小站以及錫州村鎮(zhèn)銀行的手繪團扇等十多個宣傳攤點各展才藝,相映成趣。圍觀的人爭先恐后、躍躍欲試。雖然正是初夏的首個高溫日,然而烈日終究擋不住人群“打卡”的熱情。存款保險制度以及其它金融知識,也隨著對徐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感受和體驗,傳播給現(xiàn)場的每一位參與者。
一位組織現(xiàn)場活動的負責人表示,存款保險是黨中央、國務院深化金融改革、筑牢金融安全網(wǎng)的關鍵性制度安排。這次存款保險知識與本地非遺文化相結合,不僅提升了存款保險制度的社會認知度和徐州非遺文化的影響力,也進一步提升了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意識,取得了多重社會成效。(董文青 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