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運河之畔的千年古鎮(zhèn)望亭,是大運河進入蘇州的第一站,這里是大運河、望虞河與北太湖的交匯點,自古便是水陸交通的要沖。近日,蘇州市姑蘇區(qū)滄浪街道萬年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lián)合街道民促會、社區(qū)教育中心、婦聯(lián)、關工委、團支部,開展了“千年運河 走讀望亭”大運河研學活動。萬年社區(qū)邀請少數(shù)民族家庭、青少年、團員和社區(qū)黨員,一起來到“運河十景”第一景的“吳門望亭”所在地:望亭歷史街區(qū),閱讀古鎮(zhèn)歷史,探尋千年運河的文脈傳承。
早在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在此修建了賞樂游玩的“長洲苑”;三國時,孫權在這里修繕“御亭”紀念父親孫堅;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也在此接見過百官。唐代詩人白居易更是留下了著名的《望亭驛酬別周判官》一詩。千年以來,往來于運河水路上的離人騷客,從不吝嗇于在望亭停泊時留下筆墨。在了解過望亭的歷史后,游學隊伍在志愿者的帶領下,一邊品讀古詩中的意境,一邊游覽大運河邊的長洲古驛。長洲,這一蘇州的古名,承載著歷史的滄桑。劉滄的《長洲懷古》以凄涼感慨的筆調(diào),訴說著往昔吳國的繁華與今日的衰敗。詩中,那明月高懸、潮水自來的景象,更添幾分寂寞與蒼涼,而李嘉祐的《自蘇臺至望亭驛》則從另一角度描繪了蘇州的變遷。
如今,運河邊修復了御亭、“吳門長洲”牌坊等,還將皇亭碑移至此處。細細閱讀這些遺跡的歷史變遷,看著運河上往來繁忙的船只,大家都不由感嘆千年運河為蘇州帶來的繁華和興盛。
參加活動的朝鮮族青少年尹序琛說:“我們在課本上學習到的詩詞,今天能夠身臨其境,這讓我對詩詞中的意境和詩人當時的心情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面對寬闊的運河和川流不息的船只,我感到很觸動,也很驕傲,為我們擁有這樣偉大的世界遺產(chǎn)而自豪!”
通訊員 王秋艷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周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