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合國氣候大會(COP30)召開前夕,歐盟各國氣候部長經過一夜馬拉松式談判,于11月5日凌晨達成一項妥協版本的氣候協議:到2040年在1990年水平基礎上減排90%,但允許成員國通過購買海外碳信用額度來部分抵銷國內減排義務。外界認為,這一結果顯著削弱了原先更具雄心的目標。
據路透社報道,根據這項協議,成員國可通過購買境外碳信用額度來彌補最多5%的減排任務,也就是說,歐盟工業(yè)體系實際僅需完成約85%的國內減排目標,其余部分可通過向他國支付資金來實現減排。此外,歐盟還將考慮未來再增加最多5%的國際碳信用額度使用空間,進一步稀釋國內減排要求。
協議同時確定了一個2035年階段性目標:減排幅度在66.25%至72.5%之間。根據聯合國氣候秘書處的安排,各國須在11月6日COP30開幕前提交2035年氣候規(guī)劃。
工業(yè)壓力與政治讓步
“制定氣候目標不僅僅是選定一個數字,而是一項具有深遠政治影響的決定?!钡湚夂颉⒛茉磁c公用事業(yè)部長拉爾斯·奧加德(Lars Aagaard)表示,“我們必須確保目標的實現方式能夠兼顧競爭力、社會平衡與安全?!?/p>
歐盟委員會氣候事務委員沃普克·胡克斯特拉(Wopke Hoekstra)在會議后與奧加德共同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宣布了這一來之不易的妥協方案。
為了爭取部分成員國的支持,歐盟還同意推遲原定于2027年啟動的新碳市場計劃,將實施時間延后至2028年。盡管如此,波蘭、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國仍投下反對票,理由是目標過于激進、可能削弱工業(yè)競爭力。但由于獲得了至少15個成員國的支持,該協議仍順利通過。
歐盟委員會原先提出的方案要求2040年實現90%的減排,其中僅允許3%的碳信用額度用于抵銷。歐盟氣候科學顧問委員會曾指出,這一設定符合氣候科學要求,并警告若擴大海外碳抵銷比例,將導致對歐洲本土產業(yè)的綠色投資流失。
然而,面對來自部分成員國的壓力,歐盟最終擴大了“靈活性空間”。法國、葡萄牙等國要求增加碳信用額度比例,波蘭與意大利甚至希望將比例提升至10%。而西班牙、荷蘭等國則反對削弱目標,認為應在極端天氣頻發(fā)、綠色產業(yè)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保持雄心。
波蘭副氣候部長克日什托夫·博萊斯塔(Krzysztof Bolesta)在會前表示:“我們不想摧毀經濟,也不想放棄氣候。我們要同時拯救兩者。”
“不空手赴會”的妥協
這份在最后關頭敲定的協議,使歐盟能夠攜帶一份正式氣候立場文件出席于11月6日開幕的巴西貝倫COP30大會。屆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將與各國領導人會晤。
過去,歐盟一直以氣候行動領跑者自居,但此次目標“縮水”,被視為歐洲氣候議程遭遇政治與經濟雙重壓力的體現。在俄烏沖突及美國貿易保護措施的背景下,歐洲內部對高成本減排政策的質疑聲日益高漲。
有分析認為,歐盟此次讓步折射出氣候政策的現實困境:一方面要維持減排承諾,另一方面又需應對能源價格上漲、工業(yè)外流及防務開支增加的挑戰(zhàn)。
盡管如此,歐盟仍希望這份“削弱但可行”的氣候目標,能夠在全球氣候談判桌上維持其領導地位,并為國際社會傳遞出繼續(xù)行動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