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發(fā)布《國家網絡安全事件報告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網絡安全事關重大,《辦法》上線,再為網絡安全加1度。
網絡安全就是國家安全。互聯(lián)網已成為經濟社會的“大動脈”,10億多網民在此匯聚,數字經濟活力奔涌。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數字經濟規(guī)模已超過60萬億元,占GDP比重超40%,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數據流就是生產力,信息流就是競爭力。事實勝于雄辯,任何一個安全事件,延誤片刻便是“山崩海嘯”,影響千家萬戶,甚至關乎國家安全大局。把“第一時間”寫進制度,把“半小時”設為底線,正是為了讓風險盡早顯形,讓處置更加有力,讓安全始終可控。正所謂“安不忘危,盛必慮衰”,報的是責任,道的是信任;快報快處,才能快穩(wěn)快安。
把責任寫進“章程”,才有執(zhí)行的力量。《辦法》對報告主體、時限、內容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并開通六大上報渠道:熱線、官網、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電子郵件、傳真,多路徑并行,確保信息傳遞更暢通。對運營者來說,及時報告不是負擔,而是自我保護與社會擔當;對公眾而言,規(guī)矩之網越織越密,安全感也更足。責任落得實,治理才更強?!掇k法》上線的背后,是“守土有責”的擔當,是“守土盡責”的承諾。
方向決定行動?!掇k法》提出,積極上報、有效處置的,可以從輕或免予處罰;遲報、漏報、瞞報的,將依法從重追責。紅線劃得清楚,激勵給得明白。這種“獎懲并行”的設計,既讓企業(yè)不敢掉以輕心,也讓社會形成積極導向。它傳遞出的信號十分清晰:安全事件不能隱瞞,必須亮相;上報不是負擔,而是共治。報得及時,才能贏得主動;處得果斷,才能化險為夷;管得嚴格,才能防微杜漸。法律的剛性與治理的柔性相結合,既讓《辦法》有力度,也讓行動有溫度。
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網絡安全不僅是技術層面的較量,更是全民參與的事業(yè)。無論是國家機器、還是大型企業(yè),或是普通網民,都是安全鏈條上的一環(huán)。國家做好頂層設計,企業(yè)強化責任擔當,個人提高防范力,才能共同筑牢網絡安全的防護墻。人人守護,才有全民安全;人人擔當,才有數字中國的底氣。正所謂“人心齊,泰山移”,網絡安全唯有共建共享,方能共安共榮。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今天的“有報必報”,是明天的“穩(wěn)如磐石”。織密安全之網,筑牢發(fā)展之基,全民共守,網絡空間必將更加清朗,全員在線,數字中國必將乘風破浪?。ㄆ罴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