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江蘇省教育廳新聞辦聯合揚子晚報·少年志推出系列報道“弦歌·校園里的抗戰(zhàn)豐碑”,記者深入校園采訪挖掘鮮為人知的抗戰(zhàn)故事。這些歷史片段,如同矗立在校園中的無形豐碑,記錄著烽火歲月里的堅守與抗爭,見證著教育薪火在動蕩中的傳承。
在南通市通州區(qū)興仁鎮(zhèn)溫橋村南通市韜奮小學舊址,有一棵挺拔的銀杏樹,五百年過去依然枝繁葉茂,郁郁蔥蔥,恍若一個巨人護著一方熱土。這棵高大的銀杏樹見證了一次著名的演講,記錄了83年前中國人民奮勇抗日的錚錚誓言——
銀杏樹下的演講振聾發(fā)聵
1942年12月26日,日寇侵占南通,著名的民主戰(zhàn)士,杰出的新聞記者和出版家鄒韜奮受陳毅、粟裕、黃克誠、張愛萍的委托,抱病來到南通市韜奮小學的前身溫橋小學,站在一棵的銀杏樹下,向三千多名南通縣中、南通師范、南通中學師生以及周邊地區(qū)的革命干群發(fā)表了激動人心的抗日演講,呼吁“團結、抗戰(zhàn)、進步”,抨擊“分裂、投降、倒退”。
這對處于艱難環(huán)境中的蘇中四分區(qū)青年及社會各界人士,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在韜奮先生的鼓勵下,大批師生群眾奔赴解放區(qū),投奔新四軍,數十人成為革命烈士,數百人成了黨和國家的棟梁之材,為抗日戰(zhàn)爭的最終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從那時起,南通大地開始廣為流傳這場“銀杏樹下的演講”。韜奮小學與鄒韜奮先生的偉大精神緊密地交織在一起,被賦予了特殊而崇高的歷史使命與精神內涵。
1989年7月,上海韜奮紀念館為紀念其逝世四十五周年,在韜奮小學原址設立花崗巖質紀念碑,碑文鐫刻“一九四二年底民主戰(zhàn)士韜奮在此演講,疾呼團結、抗戰(zhàn)、進步;抨擊分裂、投降、倒退”字樣。2000年12月,紀念碑進行重修,形制改為坐北朝南的簡樸講臺狀結構。
革命的種子在南通萌發(fā)成長
現如今,紅色的革命種子在南通深深扎根、萌發(fā)成長。在南通市韜奮小學,學生們將銀杏樹下的演講寫進了校歌,代代傳唱:
“銀杏樹下紅墻古廟,這里曾吹響救亡的號角。團結、抗戰(zhàn)、進步,這地方是我們的驕傲;銀杏樹下綠園新樓,這里正成長著祖國的花苗。真誠、勤奮、踏實,我們將是建設的英豪……”
南通市韜奮小學校長黃益峰介紹,韜奮小學構建了“課程+實踐”雙軌育人模式。學校編寫了《韜奮在我心中》系列校本教材,深植家國情懷。如,讓低年級的同學在專題學習中認識韜奮、學習韜奮;在中高年級學生中專題解析“愛國團結、以筆為槍、鞠躬盡瘁”的精神內核。此外,學校還編排了舞臺劇《我崇敬的一棵樹》,以古銀杏為敘事主體,展現韜奮演講時“鞭辟入里、振聾發(fā)聵”的抗日斗志。
“我覺得愛國從來不是口號,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蹦贤ㄊ许w奮小學五年級學生蔣元皓告訴記者,雖然自己年紀小,“但愛國從來不分大小。現在的我們是一棵棵小銀杏樹,將來一定能長成參天大樹?!?/p>
重溫“韜奮之聲”弘揚抗戰(zhàn)精神
當年的那棵銀杏樹所在的舊址,也擴建成了鄒韜奮紀念館,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拔沂琼w奮小學的首任校長。我們韜奮小學的全體師生都決心弘揚抗戰(zhàn)精神,為祖國的現代化事業(yè)做出新的貢獻。”野建說。
現在的野建也多了一個身份,成為了江北韜奮紀念園的名譽園長?!拔颐恐芤獮楹芏鄥⒂^團進行義務講解。我愿意把韜奮先生的抗戰(zhàn)精神講給更多人聽,希望抗戰(zhàn)精神代代相傳?!?/p>
【記者手記】
跨越時空的精神傳承
在銀杏樹的綠蔭之下,鄒韜奮先生的演講仿佛仍在耳畔回響,那聲音穿越時空,指引著我們青年一代——接續(xù)紅色基因,以先輩的偉大精神為火炬,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接力奔跑。這份跨越了八十余年的精神傳承,早已與銀杏樹的年輪交織在一起,成為永不褪色的信仰,永續(xù)向前。
策劃 王璟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蔡蘊琦
攝像 高一鑫 張華緯
剪輯 高一鑫
資料圖片提供 南通市韜奮小學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