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一把普通的剪刀,一張一翕、一起一落之間,平平無奇的紙張變成了一幅幅精雕細刻的藝術作品,再通過熱風槍等工具的加工,傳統(tǒng)剪紙便熱縮成了精美的國潮耳飾……6月26日,在紫金文創(chuàng)非遺市集的“古技生輝”限時手作體驗課堂中,揚子晚報小記者們正在這里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創(chuàng)新實踐。
現(xiàn)場,來自山西汾陽的非遺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張佳琪老師(藝名豆豆老師)悉心指導小記者們拿起熱風槍、剪刀、A4熱縮片、熱縮丸棒、馬克筆、锃亮的耳鉤和各種五金小件,開啟一場奇妙的“熱縮”之旅。在張佳琪的指導下,小記者們首先在紙上描摹自己喜歡的底稿,再用剪刀剪下精巧紋樣,放在熱風槍下吹一吹,神奇的一幕發(fā)生了,熱縮片竟均勻地縮小、變厚!小記者們屏息凝視,看著自己剪出的圖案在熱風中旋轉、蜷縮,細節(jié)非但沒有模糊,反而像被施了魔法般,變得更加立體精致、纖毫畢現(xiàn)!冷卻定型后,溫潤如玉的半透明質感、柔和內斂的光澤,讓這些親手制作的耳墜瞬間擁有了國潮韻味。舍棄傳統(tǒng)紅紙,擁抱特殊熱縮片,這不僅是材料的大膽革新,更是傳統(tǒng)剪紙藝術突破邊界的一次華麗轉身。
此次非遺實踐體驗課上,張佳琪還特別佩戴了一份特別的“江南禮物”——一款靈感源于江蘇園林花窗的剪紙耳飾?!翱?,我們把園林里‘一框一景,方寸藏天地’的意境‘框’在了耳畔!”張老師熱情地向孩子們介紹,她的這一設計取江南花窗為形,嵌南京市花“梅花”的清雅風姿入畫,讓這枚創(chuàng)意耳飾化身成為可以佩戴的“微縮江南園林”。
作為非遺剪紙的創(chuàng)新形式,熱縮片剪紙首飾也傳承了剪紙“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美好寓意,活動現(xiàn)場,小記者們紛紛表示,要將自己親手制作的剪紙耳飾送給重要的人。“我要把我做的這對錦鯉耳環(huán)送給媽媽,希望給她帶來好運氣!”小記者江心怡開心地說。小記者張博韜選擇了祥云的紋樣,做好后送給了陪他來現(xiàn)場的外婆:“希望外婆吉祥,身體安康。”
張佳琪說:“非遺的傳承,核心在于真正理解它承載的文化密碼,并用這個時代聽得懂、喜歡看的方式去‘說話’?!边@場創(chuàng)意實踐,讓承載著千年吉祥祝福與巧思匠心的古老紋樣,真正“活”在了當下,被更多年輕的手觸摸、創(chuàng)造,被更多現(xiàn)代的目光欣賞、珍藏。小記者張庭瑋說:“我跟著老師學做剪紙縮片手工,不僅完成了老師給的圖案,做了兩個超酷的作品,還把我最喜歡的電影《雄獅少年》里的主人公畫出來做成剪紙縮片,原來剪紙還能這么玩!今天我們用的大多是紅色,老師說用彩色馬克筆還能做出更漂亮的,我想回家以后自己動手試試,做出獨一無二的彩色作品啦!”
方寸紙張在剪刀下,幻化萬千世界。非遺傳承的故事,正由新一代用創(chuàng)新的方式續(xù)寫。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雪瑞
少年志編輯 王蕾
拍攝剪輯 李想
校對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