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欧美日韩va免费视频,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亚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熟妇人,中文字幕人妻高清乱码

首頁 > 新聞中心 > 少年志

少年的尋訪·讓我記住您的名字②|李云鵬:烽火家書里的赤膽忠魂

來源: 紫牛新聞

2025-09-13 20:30:00

編者按: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新華報業(yè)少年志融媒平臺依托揚子晚報特別推出“少年的尋訪·讓我記住您的名字”云端思政課,讓我們循著少年的腳步,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抗戰(zhàn)紀念設(shè)施、烈士紀念館,在行走中回望歷史,銘記英雄。那些永不褪色的忠魂,是無數(shù)中國人心系家國,浴血奮戰(zhàn)的縮影。他們的名字,早已化作跨越時空的精神坐標,鐫刻著烽火歲月的記憶,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綻放著恒久閃耀的光芒。

“自兒離家已經(jīng)年余,記得曾在本年四月間,于泗縣鄭集寄家信一封,不知大人收到否?回音否?如家音回報,可惜我也不能等收了……”在劉老莊八十二烈士紀念館,一封寫于84年前的泛黃家書,常常令參觀者動容不已。寫信人是新四軍政治指導員李云鵬,他在抗日作戰(zhàn)間隙把對父母的思念匆匆裝入信封。1943年,他與所在連隊的81名戰(zhàn)友在劉老莊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他也是“劉老莊連”82名烈士中唯一留下書信的人。

“少年的尋訪·讓我記住您的名字”云端思政課第二集中,2025年江蘇省“新時代好少年”夏添與同學們組成尋訪小隊,在劉老莊八十二烈士紀念館講解員程天倫的帶領(lǐng)下,重溫烽火家書背后的赤子情懷。

不畏強敵,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

“劉老莊連”是一支有著光榮歷史的隊伍,其前身是八路軍蘇魯豫支隊,1941年,新四軍重建軍部后,轉(zhuǎn)隸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1943年3月,日軍在蘇北淮海區(qū)一帶“掃蕩”,企圖殲滅新四軍主力。為掩護我黨政軍領(lǐng)導機關(guān)轉(zhuǎn)移,該連在連長白思才、指導員李云鵬的率領(lǐng)下,奮勇阻擊敵人。82名戰(zhàn)士面對10倍于己的敵人,毫不畏懼,擊退敵人多次猛沖。戰(zhàn)斗從拂曉持續(xù)至黃昏,全連官兵斃敵170余人,傷敵200余人,最終因彈盡糧絕、寡不敵眾,全部壯烈殉國。據(jù)《淮陰八十二烈士墓碑記》記載:“沒有一支完整的短槍、步槍、機槍,全部都折斷了,炸碎了,彈藥都射盡了,手榴彈都擲光了?!?/p>

劉老莊八十二烈士紀念館講解員程天倫說,在劉老莊戰(zhàn)斗中,李云鵬英勇機智。“他說,我們是新四軍,是民族的英雄,我們有紅軍的老傳統(tǒng)。戰(zhàn)斗中,他給營長寫了戰(zhàn)斗報告。最后,他頭部和身上都負了重傷,還命令戰(zhàn)士把武器拆毀,把文件燒掉,不讓落到敵人手里,表現(xiàn)出共產(chǎn)黨人寧死不屈的高尚氣節(jié)?!?/p>

烽火家書背后的家國情懷

“待風息波靜,凱然而歸,全家團聚,以報此恩……”時隔80多年,當前來尋訪的同學們再次念出英雄當年寫下的家書,仍能真切感受到革命先烈對親人的思念,和對抗戰(zhàn)勝利的期盼。

在劉老莊八十二烈士紀念館里,同學們還見到了由李云鵬的妹妹李愛云捐贈的風箏線,這也是李云鵬烈士年幼時使用過的小物件。李愛云介紹,大哥李云鵬小時候很擅長扎風箏。老家堂屋的墻上一直掛著一只大哥親手扎的風箏。“他離家后,父親就一直把它掛在墻上,我們進出都能看見。一直掛到風箏都爛了,父親才將它取下來,又將風箏線鄭重地收了起來?!崩類墼普f,自己來到劉老莊已經(jīng)56年,在八十二烈士陵園擔任義務宣講員也將近50年,“我希望繼續(xù)給廣大青少年宣講劉老莊戰(zhàn)斗這段悲壯歷史,讓更多的孩子傳承紅色基因。”

英雄不朽,吾輩當承其志

英雄之后有傳人。為繼承烈士遺志,新四軍第七旅決定重建四連,當?shù)氐母咐相l(xiāng)親選出82名優(yōu)秀子弟送到部隊組建新的四連,并命名為“劉老莊連”。新世紀以來,從汶川震區(qū)到抗洪大堤,從中原腹地到維和戰(zhàn)場,從駐訓場到國際演兵場,“劉老莊連”始終沖鋒在前。

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閱兵式上,包括“劉老莊連”榮譽戰(zhàn)旗在內(nèi)的80面抗戰(zhàn)英模部隊榮譽旗幟,組成了戰(zhàn)旗方隊,承載著歷史榮光浩蕩而來。

最好的銘記是傳承,最好的傳承是奮斗。視頻中,參與尋訪的2025年江蘇省“新時代好少年”夏添表示,聆聽了李云鵬烈士的故事,她對抗戰(zhàn)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感悟?!拔彷叜敵衅渲?,將不屈的精神融入學業(yè)與成長,以堅定信念面對挑戰(zhàn)?!?/p>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雪瑞

編導 顧茜敏

拍攝 吳偉龍 李想

剪輯 李想

美編 王亞男

校對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