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垣脈”——探尋南京明城墻“跡”憶研學實踐團帶領8名青少年走進南京城墻博物館,開啟了一場“曠世城垣的文化探尋之旅”,在參觀講解和以及手繪城墻的繪畫互動等一系列活動中,青少年可從南京明城墻的歷史印記里深切感悟到守護的意義以及和平的珍貴。
![]()
![]()
進入南京城墻博物館展廳后,實踐團成員首先引領青少年們參觀南京城墻舊照片。泛黃影像里,斑駁城磚上布滿的深淺不一的彈痕十分醒目。實踐團成員指著照片講述城墻在戰(zhàn)爭中的防御作用,稱“這些彈痕是戰(zhàn)爭留下的痕跡,當年城墻好似一位守護者,憑借堅實身軀抵擋炮火,保護城內百姓”,展廳內陳列的戰(zhàn)爭時期冷兵器,雖銹跡斑斑但仍能看出當年的鋒利。實踐團成員借此向孩子們講述城墻所見證的戰(zhàn)爭與和平故事,“這些文物都在提醒我們,和平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青少年們湊近展柜,臉上滿是凝重,不時點頭回應。
![]()
![]()
緊接著的“畫出你心中的城墻”活動中,實踐團為孩子們準備了畫筆、畫紙以及數(shù)字設備,實踐團成員引導孩子們“把心中的城墻畫出來,“它可以是曾經(jīng)的守護者,也可是如今的文化符號”。在這樣的引導下,孩子們紛紛拿起筆開始創(chuàng)作。有人在城墻畫面上添上展翅的和平鴿,潔白羽翼在城磚背景襯托下格外亮眼。有人細致描繪布滿傷痕的中華門,筆觸間盡顯對歷史的敬畏。還有人畫下志愿者修繕城墻的場景,傳遞出守護的接力。傳統(tǒng)畫筆與電子繪畫工具一同發(fā)揮作用,一幅幅充滿童真又飽含深意的作品逐漸成形。
![]()
活動實踐團成員與孩子們一起把畫作展示在展廳墻上,實踐團成員負責人宋詩意說:“城墻曾經(jīng)保護我們的先輩,如今輪到我們去熱愛它、保護它,”孩子們看著自己筆下的城墻,紛紛表示也要成為城墻文化的小小守護者。
![]()
此次活動借助沉浸式體驗與互動創(chuàng)作,讓青少年在觸摸歷史過程中明白和平珍貴,在創(chuàng)意表達中樹立傳統(tǒng)文化保護意識。未來實踐團指導老師表示,實踐團會繼續(xù)以南京明城墻為載體,開展更多文化傳承活動,使青少年在實踐中感悟歷史責任與時代使命。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