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心革面后,屢屢闖禍的小叔終于回到老家,此時他年過不惑,孑然一身。他回到老宅后才發(fā)現(xiàn),分給他的宅院已經(jīng)坍塌,二叔在那里種滿桃樹。誰都沒料到小叔還會回來。
小叔漂泊半生,婚離了,家沒了,回到老家連住處都沒有。他所面對的,是個不折不扣的困局。沒地方可去,他選擇上荒山。
那座山,彼時就是一山的草。鄉(xiāng)親們口中的黃草、五階皮、酸棗樹,頂多可以當(dāng)柴燒,別無他用。山上沒水,石塊太多,沒有田地。去山上,能找到前途?
我目睹了小叔的不信邪,他非要上山。他在山上一手一腳,建起簡易房屋,栽上耐寒耐旱的松柏,找來挖掘機掘開一條盤山公路,把水從山下引上山。他做的這些,看上去粗枝大葉、馬馬虎虎的,感覺都不太到位。比如路不夠?qū)挘谅芬妆挥晁疀_垮;比如水管不夠粗,塑料管容易曬壞;比如山上的松柏樹苗過了酷暑天總是死,得補種;比如山上不適合栽種糧食和果樹,小叔耕翻的那幾片地看上去不夠肥沃,出苗也總是稀稀拉拉的。一年,兩年,三年,錢花了,活干了,山似乎還是那座山。
數(shù)年后,松柏長滿,禿山看上去就不那么荒了,上山游玩的人也多起來。那條路,雖是條土路,雖不太寬敞,小車還是可以通行的。小叔在房舍周邊,栽上些蘿卜、辣椒,種上點蔬菜、糧食,養(yǎng)一群雞,吃喝就不愁了。他養(yǎng)的雞,幾乎不用喂,吃草籽和螞蚱,就足以長得毛色發(fā)亮。松柏長到兩三米高后,小叔開始在山上養(yǎng)羊、養(yǎng)豬,還養(yǎng)起鴨與鵝。
整座山只有一條大路,只要把那個入口堵住,整個山都是豬羊雞鴨的活動場。
小叔之前的付出,一點點有了回報。那座山,是周邊最高的,冬暖夏涼。樹高了,山綠了,去玩的人越來越多。土路做了硬化,小叔在山上辦起了農(nóng)家樂。上山玩的人渴了餓了,都可以就近用餐。肉蛋、蔬菜、糧食,都是山上產(chǎn)的,游客樂意吃,還不忘再買些帶走。有路,有水,有電,有網(wǎng)。小叔在山上結(jié)婚生子,遲來的幸福,也是幸福。
多晚的開荒,都是有意義的。
作者:袁星
來源:揚子晚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