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22日晚,多哈世乒賽又爆出冷門。繼梁靖崑/黃友政之后,男雙“獨苗”林高遠/林詩棟同樣被中國臺北組合林昀儒/高承睿淘汰,自1975年加爾各答世乒賽之后,國乒時隔五十年再次無緣世乒賽男雙領獎臺。
王皓(左)在比賽中指導林高遠/林詩棟。
兩天前,梁靖崑/黃友政苦戰(zhàn)五局,不敵林昀儒/高承睿,無緣八強。這場勝利讓林昀儒/高承睿找到了制服國乒男雙組合的方法。比賽前兩局,林高遠/林詩棟很快以5:11、9:11連丟兩城。退無可退的第三局,卸下包袱的林高遠/林詩棟主動打起了長球,通過變化策略,逐漸挑開比分,以11:5扳回一城。第四局,雙方戰(zhàn)成3:3平后,林昀儒/高承睿連得3分拉開分差,并以10:7率先拿到賽點。盡管林高遠/林詩棟勉強追回一個賽點,最終還是以8:11輸掉該局,以總比分1:3遺憾出局。
男雙未進四強僅是國乒在雙打賽場持續(xù)低迷的縮影。截至目前,混雙、男雙、女雙三大項目中,僅剩王楚欽/孫穎莎和王曼昱/蒯曼孤軍奮戰(zhàn),他們成為捍衛(wèi)雙打榮譽的最后防線。這一局面不僅暴露了國乒在雙打項目上存在的短板,更折射出外協(xié)會針對中國隊的新戰(zhàn)略:從雙打項目突破中國隊的壟斷。
本屆世乒賽,日本組合吉村真晴/大藤沙月的表現堪稱外協(xié)沖擊國乒的典型案例。這對年齡相差10歲的搭檔,以老將吉村真晴的經驗與新人大藤沙月的沖擊力相結合,在混雙1/4決賽中淘汰世界排名第一的林詩棟/蒯曼,展現出“以老帶新”戰(zhàn)術的有效性。
林高遠/林詩棟(右)在比賽中。
中國臺北組合林昀儒/高承睿在男雙賽場淘汰梁靖崑/黃友政、林詩棟/林高遠,德國組合溫特/萬遠爆冷擊敗陳幸同/錢天一,均展現了外協(xié)在雙打項目上的邏輯,以長期固定搭檔為組隊,輔以對國乒組合的深入研究。
例如,林昀儒/高承睿自青少年時期便開始配對,其銜接速度和戰(zhàn)術變化遠超臨時組隊的國乒新組合;而溫特/萬遠則通過強化中遠臺對抗,打亂了陳幸同/錢天一的快攻節(jié)奏。
中國乒乓球隊的雙打困境,本質上是奧運新周期戰(zhàn)略過渡期的陣痛與雙打培養(yǎng)體系失衡的雙重結果。長期以來,國乒將單打視為核心戰(zhàn)場,雙打更多被視為“單打主力的附加項”,這種思維直接導致雙打組合頻繁變動。另一方面,國乒雙打長期依賴“強強聯合”模式,但在主力輪換或臨時配對時,暴露出應變能力不足的問題。
本屆世乒賽的雙打受阻,恰逢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賽制改革的節(jié)點,男、女雙打取代團體賽成為正式項目,混雙與新增的混合團體賽共同構成六金格局。這一調整意味著,雙打將從“配角”升級為“戰(zhàn)略要地”,這一調整迫使國乒必須重新審視雙打戰(zhàn)略。
是時候將雙打提升至與單打并重的地位。若能構建更靈活的戰(zhàn)術體系與更穩(wěn)固的人才梯隊,中國乒乓球隊仍有望在洛杉磯奧運周期延續(xù)輝煌。